www.288sb.com  > 林业资讯  > 林业动态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绿色嬗变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8-06-12


  中国林业网6月12日讯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先生曾多次说过:"世界上有四个苹果,一个是乔布斯的苹果,一个是亚当和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一个就是甘肃静宁的苹果"。
  甘肃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环境恶劣,山寒水瘦,民生多艰,是"苦甲天下"的国家级贫困县。三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静宁县因势利导,四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成了百万亩苹果大县。如今,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攻坚行动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了由生态脆弱县向生态大县的成功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静宁特色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甘肃静宁因苹果而出名,静宁群众因苹果而脱贫。
  筑牢绿色屏障 一张蓝图绘到底
  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后,静宁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县情实际,将"生态立县"放在战略高度,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采取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中高低立体化栽植方式,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以建设"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村镇、绿色庭院"为主的"五绿"工程,全面推广雨水集流整地造林、截杆保墒、浸水蘸根栽植、覆膜覆砂套袋四项关键技术,探索出"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整村整乡集中突破、整山整流域大幅推进"的发展路子,党政齐抓,干群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将三北造林任务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真奖实罚。
  先后有12届领导班子带领48万静宁人,在总长1652.32公里的13条山梁、1098条梁峁、1203个沟壑里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植树造林大会战、接力赛。历经40年奋战,昔日满目焦土的2193平方公里大地,变成了翠浪翻涌的绿色海洋。初步形成了"山顶防护林带帽、半山果树缠腰、地埂常绿树锁边、沟底水保林穿靴"的生态布局。2013年,静宁被确立为三北工程百万亩林果业基地建设示范县,并被列入全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试点县。2016年,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计投入资金5157.4万元,完成三北工程造林面积46.37万亩,栽植苹果林10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3.4%提高到现在的30.65%,增幅为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381641立方米,比工程前增长10倍之多,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全县年涵养水源量达2亿吨,减少水土流失2.4亿吨,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肥不外流、泥不出沟。全县局部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蒸发量减少了125毫米,湿润度提高了13%。
  紧扣扶贫开发 构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体系
  如何在改良生态的同时,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静宁县委、县政府结合三北二期工程的实施,以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依托国家项目扶持,将林业建设与扶贫开发深度结合,积极构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提升苹果经济林比例。
  从探索起步,到政府引导,示范推广,再到规模化扩张,产业化经营,静宁以建设全国优质果品大县、全省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为目标,按照"扩量、提质、增效、创牌"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果产业,建成"百万亩苹果生产大县",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其间,完善制定了果业发展规划,从项目配套、信贷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建办贮销、加工、配套型多元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成立苹果产销协会、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强"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推动产品销售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变,面向全国创牌增效、举办果交会......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苹果产业催生了纸箱包装业及果品加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全县物流、电商、餐饮、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刺激了商贸繁荣。静宁县被荣评为"中国苹果之乡"。"静宁苹果"品牌荣获"全国果菜产业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品牌价值达到132.15亿元。
  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首先是对全县"三农"格局的改变,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改变了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使农民从过去牛耕犁种的传统作业实现了向机械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变。剧增的银行存款让农民彻底挺起了新世纪的脊梁。其次,苹果引发的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带动了全县工企商贸的繁荣,催生了40余家纸箱包装、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再者,对当地社会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明显。仓廪实而知礼节,在静宁农村,家家都有大学生,一家孩子个个是大学生。近3年,全县二本上线均值在2500人以上,研究生、博士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静宁教育"和"静宁苹果"并列为静宁两大知名品牌。此外,还更新了群众的生活消费观念。农闲时间果农出外旅游观光已成常态,而且出国农民越来越多。果农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主动订阅报纸的静宁农村家庭越来越多。
  总之,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让国扶贫困县静宁的扶贫开发有了可依恃的成熟产业,使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2017年,全县挂果园面积达到62万亩,产量达到78万吨,产值32亿元,出口创汇3322万美元。其中,果品收入过亿元乡镇有10个,过千万元村有82个,收入10万元以上户有15347户。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4900元,占人均收入的89%以上。依靠果品产业,全县有15.4万人稳定脱贫,为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成为人民大会堂和2008年奥运会特供果,到出口欧美、东南亚成全省水果出口创汇第一县,再到静宁果农获评全国劳模及出国旅游观光等诸多精彩故事的接力上演......静宁苹果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脱贫奇迹和致富神话。治平乡雷沟村果农的幸福生活曾被媒体多次报道。全国劳模雷托胜就生活在此。年入三十万左右的他,家里住洋楼、出门开轿车,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三十年前的我,家徒四壁,经常断顿,差点穷死了!种了苹果后,乡亲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比城里人还舒心!"   
  加速转型升级 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一项生态工程的发轫,一个富民产业的植入,两者双剑合璧的完美结合,催生了三北工程建设史上的扶贫奇迹。静宁,不再是昔日被外界形容的不毛之地,春有百万亩苹果花盛放的震撼画面,夏看漫山遍野绿浪蜿蜒如画,秋收红如丹霞、浓香扑鼻的累累硕果......无疑,苹果造就了静宁遍地的绿色海洋、促成静宁生态面貌的华丽蝶变,贡献了静宁四季的旅游盛宴,成为静宁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丰硕成果。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如何因势利导使生态经济融合发展这一模式产生更长远的民生利益,实现永续发展,让其在全面决胜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更好更久的作用?这是静宁面临的时代新课题。
  准确立题,科学破题。静宁县明确提出"坚持新理念引领,创新思维转型升级;坚持新品种示范,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坚持新科技支撑,提升品质转型升级;坚持新链条延伸,拓展增值转型升级;坚持新体系服务,完善保障转型升级;坚持新方式营销,对接市场转型升级;坚持新果农带动,培育主体转型升级;坚持新机制运行,做强品牌转型升级"八个创新思路,立足"稳量、提质、强牌、增效"目标,加速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经济林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全面推广矮化密植、大苗移植等先进栽培管理方式,推行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挂果园提质增效技术,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另一方面着手解决产业品种结构单一、整体管理水平粗放、产业深层次开发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突出、产业体系不健全、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等瓶颈问题。
  十九大以来,静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同时,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路系统治理,在不断优化全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全县生态系统质量的同时,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引导全县人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富裕美丽文明活力平安新静宁。
  未来,静宁将抢抓被列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省上重点扶持18个县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走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用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支撑、用现代经营形式强力推进的路子,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把静宁建成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建成黄土高原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北局)

信息来源:www.288sb.com管理员 | 责任编辑:www.288sb.com管理员